天馬行空:甚麼創新服務能協助組織發展?
當一切已沒有框架時,自助組織可以透過甚麼天馬行空的方法發展?眾籌?合作社?社企?網上組織?組織顧問諮詢?很多很多新點子一下子爆發! 更多可能性:自助組織Startup中心?? 自助組織規模不大,運作上可按需要的量去購買服務,或共享資源嗎?現時一些「共用空間」的模式,是否可有效集中自助組織不同需要,提供支援?自助組織是否能共用的地方、職員、資源呢? 更多可能性:自助組織專業訓練學院?? 如何有效培育自助組織新血及接班人,都是我們重點需要解決的問題。而且,需要培訓的不只是自助組織成員,支援他們的專業人士、義工、合作的企業都是對象。建立一間訓練學院,除設有不同課程供不同需要的組織成員上堂增值外,也可建立網上自學系統,讓參加者不限時、地,進行學習。 更多可能性:伙伴互助計劃?? 因為小型團體在社會中不被發現,很難得到支援。英國Small Charities Coalition 嘗試進行Trustee and Small Charities Matching Scheme (小型組織與基金配對計劃),希望集合力量扭轉困局。香港自助組織面對情況類似,是否可以借鑑? 更多可能性:Patients Like Me 華人版?? Patients Like …
善用科技做會務: 以Mentimeter帶活動
今次為大家介紹其中一個較為常用的活動工具 - Mentimeter,其互動及即時顯示所收集數據的特性非常適合於組織使用,例如:聚會活動的熱身活動、活動檢討、意見收集等。
善用科技做會務: 運用手機Apps帶領活動 (理論篇)
各位自助組織的朋友在帶領活動時,是否遇到參加者與主持人互動較為單一或需要每位參加者輪流分享?這種帶領分享或活動的形式,往往會令到討論氣氛減弱變得沉悶。手機Apps的運用不但適用於聚會活動,更能夠應用於週年大會或春茗等活動,甚至用於網上活動也未嘗不可。
如何聯繫社區資源達至長期合作關係
相較以前,現時社會各界資源更豐富多樣,病人組織除了可向社會福利署申請運作資助外,懂得網羅社區資源並保持長期合作關係,也是維持組織持續發展的新方向,而「走出去,帶回來」正是當中的策略。
善用科技做會務: 免費網上會議工具比較
隨著社區疫情發展,政府繼續呼籲市民減少社交接觸,很多自助組織都要將活動及會議延期或取消,以保障成員的安全。相信大家對於「網上會議」、「Zoom」等字眼不陌生。對於網上會議/活動,不少自助組織都躍躍欲試,但不同的網上會議工具各有千秋,究竟應如何選取呢?
如何建立組織品牌形象
對於自助組織而言,良好的品牌形象在組織的會務及服務發展有相當大的重要性。在會務發展方面,有著正面的品牌能夠有效聯繫社會上的專業人士及服務團體,例如服務合作、專業顧問及資源捐助等。在服務發展而言,良好的形象能夠促進會員招募及轉介,甚至是與社會團體活動或服務合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