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助組織如何發揮社會影響力
擔任自助組織的領袖,除了在會內發揮互助,是否也期望自己的工作可以改變社會?自助組織要發揮社會影響力,要先理解自助組織成為社會資本 (Social Capital) 的意義。
如何構思適合的社區教育工作
上回提到,病人自助組織進行社區教育工作有很多不同的模式,如:到校分享、社區街站、嘉年華及媒體等,每一種的社區教育形式都有其優勢及不足之處,當中所接觸的對象也有不同。組織在構思宣傳策略及推廣工作時,應考慮以下三個基本要素:
自動回覆
大家瀏覽Facebook時,有沒有發現很多帖子會請讀者留言,就可以取特定資訊? 其實都是運用了自動回覆機械人,即是chatbot,以提高觸及數的小技巧,究竟自動回覆機械人是什麼?又有什麼用呢?
Hashtag
自助組織是一群有同類需要,帶有相同問題及困難的「過來人」通過動員與組織所結集成的一個發揮自助與互助精神、著重彼此接納與認同的團體。 早在傳統華人社會時期,已有祠堂或宗親會等組織以居住地域、血緣或宗族為基礎,相互合作解決困難。 1964 香港首個病人自助組織香港失明人協進會(前稱:香港失明人聯誼會)成立,致力發揮視障人士自助互助精神,其後陸續有其他病人自助組織相繼成立,它們的組織規模及發展經驗成為後來者的參考典範 1992 瑪麗醫院成立全港第一所「癌症病人資源中心」,旨於推動病人自助 1993 由數十個不同病科的病人自助組織所共同組成的病人互助組織聯盟(於2013年改名為香港病人組織聯盟有限公司)正式成立,團結病人自助組織力量,建立病人社會聲音 1994 香港賽馬會撥款香港復康會成立社區復康網絡(CRN),為長期病患者及其自助組織提供支援及發展其他病類病人小組,為自助組織運動發展之重要分水嶺 1995 政府發表復康政策及服務白皮書:訂立積極復康政策方向,「正式承認自助團體的角色」 1997 香港癌症基金會成立本地第一所癌協服務中心,拓展癌症病人自助組織間的「癌協之友」網絡 2002 病人自助組織在90年代的發展如雨後春筍,促成社會福利署首次推出「殘疾人士/病人自助組織資助計劃」,每期計劃為期兩年,資助合乎資格的組織舉辦活動及聘請職員以協助處理會務 2003 病人組織聯盟參與「國際病人組織聯盟」(IAPO)工作,飛出香港,參與國際病人組織運動 圖片來源: pexels.com 千禧年代 病人自助組織開始活躍於公營醫療制度的改善,尤其見於藥物名冊、醫院管理局定期舉行與病人組織交流會等 …
Facebook 直播
自助組織是一群有同類需要,帶有相同問題及困難的「過來人」通過動員與組織所結集成的一個發揮自助與互助精神、著重彼此接納與認同的團體。 早在傳統華人社會時期,已有祠堂或宗親會等組織以居住地域、血緣或宗族為基礎,相互合作解決困難。 1964 香港首個病人自助組織香港失明人協進會(前稱:香港失明人聯誼會)成立,致力發揮視障人士自助互助精神,其後陸續有其他病人自助組織相繼成立,它們的組織規模及發展經驗成為後來者的參考典範 1992 瑪麗醫院成立全港第一所「癌症病人資源中心」,旨於推動病人自助 1993 由數十個不同病科的病人自助組織所共同組成的病人互助組織聯盟(於2013年改名為香港病人組織聯盟有限公司)正式成立,團結病人自助組織力量,建立病人社會聲音 1994 香港賽馬會撥款香港復康會成立社區復康網絡(CRN),為長期病患者及其自助組織提供支援及發展其他病類病人小組,為自助組織運動發展之重要分水嶺 1995 政府發表復康政策及服務白皮書:訂立積極復康政策方向,「正式承認自助團體的角色」 1997 香港癌症基金會成立本地第一所癌協服務中心,拓展癌症病人自助組織間的「癌協之友」網絡 2002 病人自助組織在90年代的發展如雨後春筍,促成社會福利署首次推出「殘疾人士/病人自助組織資助計劃」,每期計劃為期兩年,資助合乎資格的組織舉辦活動及聘請職員以協助處理會務 2003 病人組織聯盟參與「國際病人組織聯盟」(IAPO)工作,飛出香港,參與國際病人組織運動 圖片來源: pexels.com 千禧年代 病人自助組織開始活躍於公營醫療制度的改善,尤其見於藥物名冊、醫院管理局定期舉行與病人組織交流會等 …
帳戶、群組、專頁的分別
善用社交媒體有助自助組織對內凝聚會員或對外公眾推廣,Facebook是其中一個最常用的社交媒體,在開始時,需要決定要開設帳戶、群組、或專頁模式,但它們之間有什麼分別呢? 就讓大家先了解,再選出最適合自己組織的功能模式吧 !
各種社區教育模式
社區教育著重改變個人行為和思想,以促進改變社會意識文化,而病人自助組織的成立理念都與改變社會息息相關,故過往自助組織進行社區教育模式繁多,當中所接觸的對象甚至是所推廣的訊息都有所不同。以下是組織常見的幾種社區教育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