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O專題第2期

病人的事即是社會的事

SHO專題第2期

社區伙伴協作計劃

最新資訊

同行學堂: 組織管理

自助組織如何增加會員對組織的歸屬感? (下)

上文提到,政策倡議與會員互助意向可持續發展有著正向關係,而從2022的數據分析 中得知,建立參與階梯是另一個可有效提升會員對組織歸屬感的實踐策略。是次訪問香港肌健協會會長Danny及中心主任美英,理解他們建立參與階梯的實務經驗。

自助組織如何增加會員對組織的歸屬感? (下)
同行學堂: 組織管理

自助組織如何增加會員對組織的歸屬感? (上)

自助組織如何增加會員對組織的歸屬感? (上)
同行學堂: 資源拓展

善用科技做會務:線上推廣模式面面觀

善用科技做會務:線上推廣模式面面觀
同行學堂: 資源拓展

諗唔到寫咩好? 自助組織會員通訊內容創意點子

諗唔到寫咩好? 自助組織會員通訊內容創意點子
同行學堂: 資源拓展

病人自助組織與傳媒互動指南之 (四)-傳媒聯絡小工具 (下)

病人自助組織與傳媒互動指南之 (四)-傳媒聯絡小工具 (下)
SHO專題

SHO專題第4期: 來織一張有你有我的網

病人自助組織不能是孤島,需要凝聚社會共同資本,彼此結連,互相承托,一起成長。這期專題,我們重返「織聚點」的初心,看看不同組織如何拓闊和實踐結連的想像,把自助互助的力量帶到不同的角落。

SHO專題第4期: 來織一張有你有我的網
SHO專題

SHO專題第3期: 衝破互助路上的發展瓶頸

缺錢缺人欠體力欠地方認受性不足⋯⋯這些是很多受訪者跟我們分享的組織之苦,加起來便成了香港病人自助組織的發展瓶頸了。面對重重困難,有組織鍥而不捨,有組織善用科技,也有組織找學者來「斷症」,希望引入新思維,為病友和整個社會的福祉走出康莊大道。

SHO專題第3期: 衝破互助路上的發展瓶頸
SHO專題

SHO專題第2期: 病人的事即是社會的事

帶病路上,病人自助組織除了彼此支援,還有一個重要功能——倡議。過去幾十年,它們迎向連場硬仗,有的成功爭取,有的未竟全功,病困中依然努力為此城燃點希望。即使你不是病人,也非家屬,或許都曾受惠於他們推動的那個更公義更美麗的社會。

SHO專題第2期: 病人的事即是社會的事
SHO專題

SHO專題第1期: 互助之美 病患中開出的花

1964年,香港第一個病人自助組織成立,半個世紀後的今天,有關復康的自助組織和互助小組多達300個,而且年年都有新添。它們有大有小,有傳統有創新,有互相鼓勵扶持的,也有推動政策改變的⋯⋯無論哪一㮔,最美的都是裡頭的互助精神。可惜對於這個社群,社會一直未給予應有重視,在Google及社交媒體看似「能解百病」的年代,自助組織仍有值得香港人堅守的價值嗎?點撀以閱讀。

SHO專題第1期: 互助之美 病患中開出的花
最近活動
APR 22
Sat 11AM

「互助傳承計劃」病人及照顧者真人圖書館

「互助傳承計劃」病人及照顧者真人圖書館
最近活動
MAY 20
Sat 2PM

「互助傳承計劃」病人及照顧者真人圖書館

「互助傳承計劃」病人及照顧者真人圖書館
圖書館藏

陳傑良 (傑良)

陳傑良 (傑良)
圖書館藏

張震江(江仔)

張震江(江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