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助組織的社會角色

大部份社會政策中,香港自助組織都沒有被清楚確立其角色及地位。從圖一可見,要將一個社會中不同團體分類,可大致分為:營利團體(商家)、非營利團體(政府及非政府福利機構),及社會企業。這三類團體各有清晰的目標及社會位置持續運作。

然而,我們較難將自助組織歸入以上三類的其中之一。因為它既沒有政府給予的支持去實踐社會服務,又沒有進行製造營利的行為。可是,自助組織是社區中的小型組織,它填補了非營利組織、社會企業及商業企業所不能滿足的社會需要,對社會是「規模很小卻非常重要」。

圖一:自助組織與其他社會團體的社會位置

 

沒有政策支持 VS 彈性地建立不同合作

雖然自助組織的影響力逐漸提升,但在沒有充足的政策支援下,就不能穩步發展?

香港不同的社會政策中,現時大概只能在社會福利署中的服務政策,及醫管局內的病人參與及賦權計劃中有提及自助組織,他們與自助組織的合作確實是較緊密的。例如現時部份醫療和復康界會善用自助組織這種優勢,於離院或轉介計劃中,引入自助組織的元素,讓其服務對象能參考同路人的經驗和復康秘訣,促進個人和環境的適應能力。

雖然這種醫、社、民合作模式建立多年及成效顯注,但於數十年間仍然以協作的模式進行,自助組織只能單靠自己業界的力量推動這些合作和尋找機遇,也沒有穩定的資源。但好處是,協作的模式及深淺度可因應組織能力而定,面對不同醫院及病人的需要不同而轉換合作方法,應付空間及彈性較大。

另外,當現時沒有固定政策支援自助組織的運作及發展時,組織可以作出更多的嘗試,包括與不同的商業單位及傳媒合作,或者參與政府不同的範圍的發展工作等而不需顧慮政治關係及資源利益問題。就是一種純正的病人用者參與,更能突顯病人自助組織的角色。(圖二)

圖二:自助組織獨特的角色,可參與社會不同議題

那麼是否需要建立長遠政策支援自助組織發展?

這是一個需要與業界一同討論的問題,但至少我們需要倡議在現時的社會政策中加入自助組織的角色位份,以理順跨界別的合作及穩定現時支援,包括地方、財政資源,以及參與權利。日後本會如果開展這些討論,希望大家都來踴躍參與喎!

 

Tags: 持續發展, 社會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