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歸基本步
香港的殘疾人士自助組織由90年代開始蓬勃發展,到現在大大小小的組織或小組已超過200個。當中有些會員數量已數以千人,有些有不同的分區,而日常的活動也由簡單的互助聚會及知識講座,逐漸變得多元化。這些變化都反映著自助組織的重要性及不能代替的角色。
但在發展的同時,組織的承傳便成為大部份執委會面對的最大挑戰。在過往的幾年裡,筆者經常聽到執委們說沒有新會員願意出來幫手,執委都是那幾個! 而在觀察中,事實上近年確實在會務上見到的新面孔不多;有些組織甚至要元老級的人物出來支撐大局。形成這樣的情況當然不會是單一的原因,當中涉及文化、組織架構及運作、對組織的發展期望等原因。
在筆者的觀察,文化是其中一個導致組織承傳出現問題的重要因素。我們所講的文化包括兩方面;一方面是習慣,另一方面是自助互助意識的灌輸。香港人一直以來都是習慣去接受服務;當有需要時只要找到適合的機構便可以取得所需的服務,但需要得到滿足後便會離開,只有小數人會有「義工」的概念去服務其他人。因此要求會員共同參與為其他有需要的人提供協助是需要花心思去改變他們原來的慣性。
為了改變會員只來「攞」服務的心態,我們首要是讓他們清楚自助組織並不是社會服務機構,如果沒有人付出,組織是甚麼都不能提供的,以加強他們自助互助意識的灌輸。可惜筆者發現,隨著組織服務上的發展及社會資源的增加,自助組織慢慢變成為服務機構的形態,執委會不斷為滿足會員的需要而推出不同的服務,與會員的關係慢慢由互助變成服務提供者與服務使用者的錯置關係。而這個改變正正是順著會員來「攞」服務的心態,隨著時間的過去,甚至執委都不清楚自助組織的本質,繼續朝向服務機構的模式發展,成為一個惡性循環。
要打破這個惡性循環,我們作為執委(推動病人互助最前線人),首先要重申明白自助組織的特質(見下表),並在日常運作中體現出來。而另一方面是要教育我們的會員(對一班舊會員來說可能要改變他們既有的看法並非易事),特別對新會員我們要清晰地把自助互助的概念,作為自助組織一份子的權責給他們說明,不要像現在為了增加會員數目,無論他們理解及認同組織理念與否都讓他們成為會員。
要讓自助組織的承傳有所出路,我們便要回歸基本步,重新思考自助互助的關係。
自助互助組織的10個重要特質:(Frank Riessman, 1997) | |
1. 朋輩原則 |
|
2. 強調自決及助人自助的參與模式 |
|
3. 強調平等平權的“幫助”方式 |
|
4. 服務提供者及接受者共為一體 |
|
5. 重視能力及貢獻 |
|
6. 服務非商品化 |
|
7. 強調正面精神氣質 |
|
8. 扮演社區支援角色 |
|
9. 強調以自助為本的解決方法 |
|
10. 強調內在資源 |
|
Tags: 自助組織, 互助信念, 重要特質
你認為這篇文章內容能幫助你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