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組織當中,遊戲的本身並非只為嬉戲,更重要是達到關係、團隊建立等目的。如何從帶領遊戲中,讓參加者更明白及領會到當中意義,遊戲後的解說特為重要。所謂解說,就是令參加者從遊戲體驗後,透過反映、分析一些觀察,重新審視自己,繼而整理感受背後一些想法,歸納出新的發現。本文將介紹遊戲解說常用到的「4F解說框架」。

過程回顧 (Facts)                                                                     
首先,「活動搞手」都會與遊戲參加者一同梳理剛才的經驗。在回顧的過程,會勾劃一些具體回憶、過程及結果。簡單而言,要問的是「發生了什麼?」,而提問通常會有以下例子:「剛才發生了什麼事?」、「最難忘的是什麼?」、「剛才有什麼困難?怎樣解決?」等。



深刻感受 (Feelings)
然後,讓參加者抒發一些感受。每一項遊戲體驗,參加者總會有其各自獨特的感受。筆者認為帶領者盡可能也要確保參加者能夠表達他的感受。一般而言,感受比事實描述較難分享,而當中可以用到一些形象化的比喻/ 工具去協助表達。如遇到詞語匱乏或組織能力較弱的參加者,帶領者可建議參加者用圖畫/ 顏色/肢體語言去表達。

另一方面,正因為感受較難分享,帶領者更加需要問得仔細,從而整理參加者在遊戲中成功與失敗的感受。例如,在一些涉及團體合作/ 競技的遊戲,參加者難免會對別人/自己有比較,當結果與期望有落差時,參加者可能會會感到氣餒。背後原因可能有很多,如:對自己期望太高、對別人期望太高、低估挑戰難度等等。感受愈問得仔細,愈能幫助我們發現更多的訊息,例如:組員之間的關係、溝通模式、個人的價值觀等。筆者建議帶領者可以嘗試先聆聽參加者表達感受及箇中原因,從而理解他們的想法,最後才給予回饋或建議。



訊息發現(Findings)
再下一步,帶領者可往「新發現」方向鑽研,令到參加者對遊戲體驗有多一份新體會,更能理解自己/他人。此時,帶領者需要問的是:「你學會了什麼?」。常見的問題有:「是什麼令你擔當剛才的角色?」、「你的感受怎樣影響你的行為?」、「你對自己/小組有何新發現?」、「是什麼令到我們成功?」。例如,在舉行一些解難遊戲予病友時,當問到以上的問題時,可能有些病友會主動回答:「因為看見其他人有困難,所以主動想施予援手,一起解決問題。」就是透過這些有意義的遊戲及解說,亦能讓帶領者深入了解每位參加者的特性。



前瞻應用 (Future)
如是者,活動帶領者可以再追問下去,問一些與現實扣連的問題,去讓參加者應用新的學習於日常生活中。常見的提問方向會有「現實扣連」、「另類情況處理」。例如:「在與別的會員溝通或處理事件中,是否有類似情況?」、「如果再有一次機會,大家會怎樣一起面對?」等等。如是者,可能從這些問題中,更能讓參加者反思及檢視大家一直以來相處合作的模式。



以上的「4F解說框架」,大家可視為一個參考。溫馨提示,未必全部活動都需要進行四個「F」的解說或提問,只要觀察到參加者能從遊戲中有所學習及體會,就已經足夠。

Tags: 帶領遊戲, 小組遊戲, 協約, 遊戲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