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與會員討論關注的權益問題及政策後,組織都會希望動員會員一起參與日後的爭取行動。然而,縱使會員對組織提出的意見表示明白及支持,但往往都會聽到他們因為種種不同原因而拒絕參與邀請。對組織者而言,除了撞上一臉灰之外,更會感覺意興闌珊。在動員會員參與倡議工作之前,大家不妨留意以下各項提醒以裝備自己。

組織者要有不敗心境

一個能言善辯的組織者,都未必能十拿九穩的說服每一個人參與。曾經有組織大師說過,如游說100位成員參與,最後有10位願意持續參與的話已經非常成功了!因此,作為開展動員工作的組織者,必先要有足夠的心理準備,去面對失敗、「食檸檬」等情況。此外,亦要幫自己做心理建設:組織者的成功是一點一滴累積而成的。每一次動員會員的工作都不是白費,因為縱使會員不參與,我們也藉是次機會將有關訊息傳遞,完成了一項教育工作。


與會員多交流,了解需要

會員最後願意出來一同參與權益爭取的工作,另一方面可能是覺醒自己有責任、有使命感,以及認為與自己福祉尤關等,另一方面相信是視乎彼此之間的關係。所以,組織者有時間便要與會員多交流、多溝通、多關心,成為真心友,亦趁此機會討論更多你的理念與意見,加入他們的參與。當大家都是朋友關係,理念一致,又志同道合,動員效率會提高百倍。有時候朋友希望大家參與幫手,勝過自己覺醒後自動行出來呢。


動員目標要清晰,有具體計劃

動員會員參與最好已有清楚目標及具體安排,包括參與事件的背景、是次參與的目標、形式、具體之日期時間地點等,以及在完成行動後組織的初步跟進計劃。有這樣一套整全的計劃,對方會更具體衡量自己是否能夠參與,或者可以參與哪部份的工作。同時,也讓對方感覺到,大家的工作不是一時衝動,是理智及深思熟慮的。


避免代言心態

當邀請會員參與權益爭取工作時,可能會聽到以下說話:「我唔識講野,不如你幫我地反映啦…做呢啲野都無用,都唔會即刻有改變…」其實不少人都會有這些想法,認為自己對事件不太了解,又不認識來龍去脈,同時怕拖累了大家的工作,不參與是為大家好等。另一邊廂,組織者有時亦難免會認為自己就議題及訴求已有充份的準備,因此可以為大家代言。大家這些想法是無分對錯的,但我們亦不應忘記集體力量的重要性。由第一身說出故事反映問題是最令人動容的,而參與過程亦是大家難以取代的回憶!因此,當有會員用以上的說話回應你的動員行動時,不妨先解釋集合力量的重要,並嘗試讓對方明白事情與他是息息相關的,是自己的事,同時也是大家的事。

總括而言,動員工作是一種教育工作、關懷工作,以及將信念轉化為行動的工作。會員一起參與集體行動,最後未必一定有成果,但是沒有去做,會讓成功的機會歸零,日後也會後悔莫及。

Tags: 權益爭取, 病人權益, 互助與倡議, 倡議議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