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自助組織的領袖們,有一個很重要的任務,就是推動會員間自助互助,在組織內結出緊密的互助網絡,互相效力,同時也互相得力。筆者相信一班同路人走在一起,必有共鳴感及互助效應產生,但如何將此「共鳴感及互助效應」最大化,讓每一位新加入的會員都能夠參與在「互助」當中?這就需要領袖們有系統地推動了。今次,將會分享如何透過推動同路人生活智慧傳承以達致會員與會員之間的自助互助。

 

High-angle Photography of People in Ground(圖片來源: pexels.com)

第一步 : 讓每位會員看到自己獨特的身份及價值

可在周年大會、新入會導向、刊物等渠道中,讓每一位會員知道,自己的角色其實都是無可取替的,只有患者才有面對此病的第一身感受,這種共鳴感就只有一班同路人獨有的,其他專業人士、親友都不能取替,正因如此,同路人別忽略自己獨特的身份及價值,參與組織除了是受助者,更別小看自己,可以成為助人者。

 

 

Grey Laptop on Black Wooden Desk(圖片來源: pexels.com)

第二步 : 有系統整理好會員間累積而來的生活智慧

助人的工作是多樣化的,其中一樣最簡單,每一位都可以做得到的,就會將自己擁有的生活智慧分享出來,病友就是所患的病的專家,從日常生活中、解難時,原來已衍生了很多生活智慧,筆者近日與資深電動輪椅使用者傾談間,知道有很多貼士,例如讓電池更長壽的使用貼士,坊間/專業人士都提供不到的。相信部份病友閒談間都會分享到不同貼士、社區資源等,每人分享的各有不同,如果能有系統收集及整存好這些智慧,是自助組織會員間很寶貴的資產呢! 在組織內,可以透過舉辦收集大行動或從聚會/關顧中所分享到的都可以成為簡單文字記錄。

 

 

Row of barriers on empty track(圖片來源: pexels.com)

第三步 : 建立生活智慧傳承的渠道

整理好智慧,需要建立可以傳承的渠道,在組織內,現時較多是以口傳形式分享生活智慧,其實隨著科技發達,可以透過社交媒體、WhatsApp、會員通訊定期發放;此外,也可以連結關顧服務,關顧員每次分享3個生活貼士;甚至是建立相關主題的服務,例如新手電動輪椅使用者面對欠缺在社區駕駛經驗的徬徨,能夠連結資深同路人陪他練習、分享貼士;也可以製作相關小工具送給會員們,例如曾有病友自製小工具來解決因病帶來吃飯的不便,然後他再自發製作送給其他有需要之會員。

 

所以,善用自己是同路人的身份及因經歷而衍生的生活智慧,是最簡單及直接幫助同路人的方法,會員間經驗越多互助行為(既付出、也接受),讓大家的互助信念越加紥實,看到同路人獨特的價值。

Tags: 互助, 同路人, 自助互助, 生活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