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凝聚會員,組織需要有核心服務,過來人分享會是其中一種最簡單直接進行自助互助的服務方式。

(一) 過來人分享會易做又有效
過來人分享會並非由專業人士帶領,而是由病友負責。分享會發揮同路人角色,過程中透過病友間分享患病、確診、治療及復康的經驗,交流彼此在面對疾病或照顧過程的「甜酸苦辣」,以及克服疾病的心得妙計。由於大家都是「同聲同氣」、「同坐一條船」,參加者之間就能更坦然地分享一些難以啟齒的遭遇或禁忌,例如A病友分享自己的飲食習慣時,聽到其他病友分享飲食控制的挑戰,便訴說自己在努力控制飲食時也會偶爾給自己「放肆一下」,吃一些「香口零食」滿足一下口舌,這些真情剖白在專業人士帶領的分享中並不容易出現。另一方面,病友亦能從聆聽別人成功經驗獲得面對疾病的信心,對復康及疾病管理保持盼望。

(二) 過來人分享會的要素
1. 能回應病友需要
試從一個病友的角度出發,患病初期要去面對復康鍛鍊及指示時感覺如何?有何需要? 病者患者初期可能仍未接受自己患病及功能受損的事實,便需開始學習不同的復康方法,很容易灰心放棄。在此時,過來人分享會便成為了圍繞病友日常最切身需要作交流分享支持的平台,讓病友不再感到孤軍作戰。

2. 強調病友的強項
我們經常強調「肯定」和「稱讚」能提升個人的自我接納及肯定,過來人分享就是把「病人」角色轉為「助人者」。患者過去或許曾為「失去」某些身體機能、以往的生活方式或身份而感到痛苦無助;但若能透過過來人分享會整合自己面對疾病及積極復康的心路歷程,對病人來說已是突破和跨越。

3. 與病症相關的主題
過來人分享會最難能可貴之處,就是這群面對共同處境的人透過交流共建支持力量。其實操作並不艱難,建議分享會可以用「與病症相關的主題」作為分享框架,讓參加者的分享更具焦點,如中風病友分享會,主題便可以是運動復康、飲食控制、講話鍛練、生活自理、外出方法等,以此促進新舊病友交流。而形式方面,或可播放影片作點綴或引子;茶點小聚環節也能有助建立輕鬆愉快的氣氛,讓參加者更感自在。

4. 推動會友分工合作
病友在分享會和諧友愛的交流中,自然建立對自助組織的歸屬感。組織者不妨嘗試邀請一些會友參與過程中的簡單小任務,如活動前場地預備、負責新會友接待聯絡、帶領熱身遊戲、成為分享者、預備小食等,在過程中讓會友參與,一同分工合作,慢慢增加對服務運作的信心及經驗;而在共同參與下,新的會友亦更容易建立「用者參與」及「自助互助」的了解,更認同自己作為病人在自助組織中的角色及功能。

我們深信,病人才是自己疾病的「專家」,所以由過來人作分享來得更貼地和人性化,這也是自助互助的美麗之處。

Tags: 實踐互助, 推動互助, 過來人, 分工合作, 分享會, 同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