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路人互助」是自助組織裡最重要的元素,亦是病人自助組織獨有的特點。發展互助的方法有許多,而建立關顧服務和培訓關顧員便是很多組織採用的模式。

個案例子
阿萍是組織的新晉關顧員,經常出動探訪或關懷不同的會員。在組織的活動中,阿萍是受歡迎的人物,很多會友也喜歡和她傾談近況。最近,阿萍在關顧的參與上有些觀察:「為什麼不同的人在類似的遭遇或情況,卻有不同的解讀和情緒反應?」、「事情不是太壞,但對方總是很負面,令自己陷於困擾之中,我如何幫助她看開些呢?」阿萍是位好學的關顧員,她提出了非常好的疑問,我們可以借用認知行為治療中的「身心思維分析」框架,來解答她的疑惑。

了解「事件」、「想法」及「情緒」的關係
阿萍早前與一位會友Mandy飲茶,Mandy講述了最近她在公司與上司相處的狀況。她於這間公司剛完成3個月的試用期,這3個月她對這公司和上司有頗正面的印象,希望可以繼續在這公司發展。最近Mandy因要覆診,便向上司坦白表示自己患有長期病。Mandy向阿萍傾訴,公司有一項新Project原本上司向Mandy提及過,但最後上司給予另一位同事負責。Mandy覺得非常失落及無奈,認為上司因為知道自己患有長期病而不給予機會,甚至已影響她在公司的前途。

究竟Mandy的失落和無奈心情,是來自她上司的決定,還是Mandy認為因上司知道她是長期病患者而失卻了事業前途?就借助「身心思維分析」幫助我們拆解一下。「身心思維分析」 的第一步,是將一個片段拆解成「事件」、「想法」、「情緒(即感受)」。事件是當事人所遭遇到的情況,是屬事實;想法是當事人對這遭遇的想法和演繹,加添了個人的主觀解讀和意思;情緒是當事人因著這件事和想法而產生出來的主觀感受。

在Mandy的情境中,「上司沒有將新Project交給自己,而是給另一位同事負責」屬於事件,是Mandy的遭遇,不能由她控制的。而Mandy所感到的失落和無奈,便是情緒。那Mandy是單純因為事件而導致這兩種情況的出現嗎?明顯地,Mandy在事件上另外加了自己的主觀想法的演繹,她內心認為上司厭棄自己患有長期病,所以不給予她機會,影響事業前途,才是負面情緒的根源。

改善負面情緒由想法入手
由此可見,原來負面情緒的來源,不是遭遇到事件的本身,而是加上個人的思想,事件只是導火線。要減輕負面或改善情緒,便要注意事件和思想。那容易控制的是事件,還是思想呢?Mandy能夠改變上司的做法嗎?還是較容易控制自己的想法?答案當然是後者了。上司的做法我們無法改變,但如何解讀上司的行為,Mandy可以擴闊自己的想法,多角度思考事件。當想法有所轉變時,情緒也會隨之而改變,繼而影響面對事件的態度。例如,如果Mandy能夠將想法改變為「今次上司不將Project交給我負責,可能有其他原因,未必是與我患長期病有關。我更要認真工作,表現好自己,証明疾病不會影響我的工作能力。」當Mandy的想法得到調節,她面對工作和上司的態度亦截然不同,其負面情緒也會減低,積極面對上司及工作。

「身心思維分析」 除了幫助我們將一個片段拆成「事件」、「想法」、「情緒」,其實還有兩個重點,這兩個重點是關乎情緒引致的後果。想知道是什麼?作為關顧員,原來這兩個「後果」也是種蛛絲馬跡幫助我們打開對話,建立話題。請密切留意「關顧員精讀班 – 「解開心結」(下)」及「破解思想陷阱」系列。

Tags: 推動互助, 同路人, 關顧服務, 關顧員, 負面情緒, 身心思維分析